无标题文档
 
   

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英语地位规划

创建时间:  2009/02/10  邹月亮   浏览次数:   返回

,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英语作为全球化语言,在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也将英语教育提高到空前的高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英语地位规划现状,讨论其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其他非英语国家现行的英语教育规划体制中的合理因素,对调整我国英语地位规划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主张英语教育规划应当将政治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教育目标相结合。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语言规划,英语地位规划

China’s English Status Planning in English Globalization

FuJing,  Huang 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As a globalizing language, English weighs more and more as far as internation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are concerned. Against such a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could have never been higher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hina’s English status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equential issues, and provid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bout adjusting the English status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ational elements in the English education planning system in other non-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our English education planning should combin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with long-term educational objectives.

Key words: English globalization, language planning, English status planning

1. 引言

  "全球化"正日益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出现在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中,它所描述和指称的是: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世界交往与人类活动超越民族与地区的界限与阻隔,形成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彼此相关的互相依赖的事实与趋势。全球化包括经济,技术,文化以及语言学等层面的含义(R.Phillipson1998101)。就语言而言,英语已逐渐成为公认的国际语言或世界语言。有人曾生动地把英语比作一盏阿拉丁神灯,当人们打开神灯时,就打开了通往国际商务、科学技术和旅游的大门(王普军,200316)。早在19世纪末,英国对外的不断扩张为英语成为全球化语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中期,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霸主,再次推动了英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D.Granddol,1997: 8)。D.Granddol1997: 10)估计,把英语作为母语使用的人口大约3.75亿,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也相当于3.75亿,把英语作为外语使用的估计为7.5亿,总计大约有15亿人使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今天,英语更是成为世界上最为普及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

然而,英语全球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带给全球人民经济文化交流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Hamelink1994112)曾指出全球化意味着全天候的侵略性行销,被控制的信息流在不知不觉中长期改变着本土人士的生活方式,妨碍本土主动权,所有这些融合在一起将导致本土文化空间的减少。据统计,像西欧这样文化发达地区,上映的电影中80%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出品(Hamelink1994114)。英语全球化不仅对其他语言造成威胁,更将进一步威胁到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独立。由此可见,语言政策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处理得是否妥当涉及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民族团结和国际地位(胡文仲,2001251)。

本文首先通过列举并分析中国现行英语教育规划体制的现状与所引发的问题,结合英语全球化对国家语言教育规划的影响,并借鉴其他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育规划体制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抛砖引玉,对优化我国英语教育规划粗陈管窥之见。

2. 我国英语地位规划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提倡人们学习英语。政府也出台相应的语言政策,降低俄语的重要性,增加英语教育的比重。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大家庭,各方面体制逐渐与国际相接轨,英语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对外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申办成功,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更是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高潮。

2.1 学校过度放大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还是之后的高等教育,英语课多年来一直是学校学习的主要课程,甚至关乎学生学业的成败。2001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1亿3千万、5700多万和1000多万。学生开设的外语主要是英语、俄语和日语。俄语和日语主要集中在东北三个省和内蒙古。分别有35万和12万学生学习俄语和日语,其余中学学生全部学习英语"(刘道义、龚亚夫2001)。在现行的高考中,英语与语文、数学并列成为3+X的必考科目;在最近的一次冬季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全国共有415万名考生参加,四、六级通过率已成为评判大学的标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及公共英语A级考试与大专生,本科生的毕业证挂钩已成为硬性规定;研究生的录取中,英语考试成绩占有很大比例。英语教育作为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范围最广,教育持续时间最长的部分,已经被推向空前的高度。

2.2 英语成为当前职场的一项硬指标

当前社会对求职人员、在职人员的英语水平也都有较高的要求。2003129的《上海青年报》曾报道"上海市今年新录用的公务员,也必须在一年的试用期内通过职业英语能力测试三级水平,方可办理国家公务员的正式录用登记手续,并要求在2007年年底之前,所有40岁以下的公务员必须通过职业英语能力测试的培训考核" 。按照国内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无论专业背景如何,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专业能力的强弱,都要经过相应的英语考试才能获得晋职和评职称的机会。

2.3 形形色色的英语辅导班层出不穷

从最初接受教育开始,我们的学生就被告知英语很重要,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还有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民英语教育系统。英语学习在全国的不断升温促使各种英语培训学校、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且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充斥人们耳目的就有剑桥少儿英语,新概念英语,华尔街英语,韦博国际英语,TOEFLGRE等等。而且,英语教育也出现了"从娃娃抓起"的现象,大批青少年儿童从小就介入英语学习,社会上各种少年儿童英语辅导班异军突起,成为儿童教育市场又一大卖点。

3. 我国英语地位规划引发的问题

1978年以后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英语教育发展更快(胡文仲,2001250)。对此,有些学者从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等层面出发,指出我国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展开全民学英语的风潮,并加大各个行业学习英语的力度。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则持不同见解,如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谢克昌在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中指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现行英语教育效果与其投入是不相称的,它对科技、社科人文等其他教育体系,尤其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等众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目前,中国的英语地位规划已经成为极具争议的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3.1 关于英语教育问题的讨论拘泥于""""的层面,忽略了英语地位的规划

英语地位的空前提高导致很多英语教育问题的产生。然而,有关英语教育问题的讨论大多集中在英语""""的层面上,即英语教学的目标,方法以及手段等问题上,对英语地位规划的考虑不够。第十届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曾对英语在中国的地位提出质疑:我们应该明确,英语教育仅仅是整体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部分,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不应当普遍性地成为继续接受教育和人才使用的必要条件。

3.2 英语教育有喧宾夺主之嫌

在上海等一些沿海省市,英语教育已经被超前地与汉语母语同步进行了。汉、英"双语"教育,在一些"先富"起来地区的幼儿园就起步了。一些出版单位为追逐"原汁原味"的英语,"全盘"引进国外从少儿到成人的英语教材。而欧美的德、法、英各国的公立学校是要到中学才允许开外语课程的。显然目的是要保障少年儿童最初母语的学习教育的。学习外语,没有起码的母语基础是学不好的,也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更重要的是语言这种思维方式是存在"先结构"的,如果母语不"先入为主",那就必定被动为辅了。这样一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又何以"着床"?没有基本的民族文化的素养,将来又何以能继承、发扬和传播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3.3 英语培训班与英语教学器材泛滥成灾

英语地位在中国的不断提升的确带动了英语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但与此同时,各种惟利是图的英语辅导班,培训学校应运而生;各种粗制滥造的英语参考书,词典以及电子词典等教育器材蜂拥而至;国外各出版,媒体机构也看准了中国的英语教育市场,各种良莠不齐的英语原版杂志和电影成为英语学习者的抢手货。英语教育这种不正常的显赫地位使我国有限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实际的教育效果也并非尽如人意。

3. 4 过度使用英语、英语外来词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中国的不断改革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国语言尤其是英语在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英语外来词、英语字母词、缩略语过多过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报刊杂志上,类似于""cute),""show),"波士"pose)之类的词随处可见,青少年更是以使用这些词汇引以为豪。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传统的打招呼方式已经被"Hi""Hello"之类的词语替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词更是实行"拿来主义"E-mailInternetIT产业等词汇屡见不鲜。

4. 调整我国英语地位规划的建议

Claudeson认为语言规划是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的行为(Ager19963)。任何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规划都与这个国家的外交、经贸、科技发展有关,一个时期可能重点发展某一种或几种外语,另一个时期可能发展其他外语,但是,在制订外语教育规划时,必须注意将当前的政治经济需要与长远的教育事业需要协调一致,才能制订出全面、均衡、科学的规划(胡文仲,2001250)。在进行英语地位规划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以下内容:什么人在何种条件下,用何种手段,通过什么决策过程,企图对什么人的语言行为作出影响并取得什么效果(Cooper1998),还要充分利用英语全球化带来的优势和减少英语全球化带来的危害:通过英语加强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和独立发展。

关于如何合理地对英语地位进行规划这一严肃的课题,一些非英语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英美两国在非英语国家推行以"达尔文文化进化论"包装下的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项目的同时,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英语规划政策来建构各自的民族身份(national identity)。在印度这样的国家存在着继续将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科目的危机(Joshi1994);许多学者建议将被忽视的一些英语形式合法化,如:西非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泾浜语,斯里兰卡当地的英语变体等(Parakarma1995);在南非,以推进11种官方语言的大量语言政策改革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其目的是降低"英语和其他语言的平等性"(Barkhuizen and Gough1996);欧洲共同化进程最大化的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当地政府,商业和旅游业的联系,并将无数利益团体联系在一起。然而,大量欧盟基金用于促进学生和教职员工在高等教育,工业和研究方面的灵活性以及发展当地稀有语言和帮助当地居民学习不同种类的外语(Robert Phillipson1998106)。

鉴于以上这些非英语国家现行的英语教育规划体制中的可取之处,我们在对本国的英语地位进行规划时可以对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4.1 摆正英语教育的地位,改革英语考试制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曾指出,我们生活在以英语为主导的世界里。中国对外开放这些年来,之所以在对外交往、贸易、经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展,跟我们拥有一些优秀的外语人才是分不开的,所以国家重视英语的政策是必要的。不仅如此,在全球化和跨国资本的语境下,英语正在作为一种新的霸权发挥着作用,没有他,人们就无法跟上国际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若不想把自己孤立与国际社会,都不得不面临英语的渗透,这都是在英语的语言霸权强势下被迫采取的对策(王普军,200317)。

坚持重视英语教育的政策不能变,但要对现有的英语教学,考试以及人才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人真正使用英语的机会以及所产生的效益,与他们付出的学习成本和精力是绝不对等的。社会是有分工的,没必要让每个接受教育的人都达到翻译水平。行政管理部门也是如此,那些需要每天和英语打交道的个别部门招聘一些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公务员就足够了,其他部门没必要都要求公务员的英语水平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毕竟我们的政府是为中国人自己服务的政府,汉语完全可以在大部分政府工作中担当起语言沟通的任务。研究和学习国际性的标准化英语考试,如:GREIELTSTOEFLLSATMAT等考试的经验,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通过考试真正提高应试者的英语水平,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考试。

4.2 加强汉语教育的建设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先拥有文字系统的国家之一。汉语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储存库,还是中华民族独立身份的象征。为了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为了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鼓励、提倡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使用外国语言。但我们也意识到了语言文化单一化、同质化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主张并严格要求青少年首先学习好本民族的语言,学习好自己国家的语言,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我们认为,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时可以妥善处理的。母语第一和学好外国语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合理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忠于本土政治,社会,科技和文化并不意味着从全球事务中脱离出来,积极地参与和加强本土语言建设将带来更大,影响本国和社会事务的民主价值(R.Phillipson1998111)。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提出"越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鲁迅当年提出这个问题,针对的是中国文化界的西化浪潮,表明了一种清醒的、积极的民族主义立场。我们现在所处的全球化时代一方面是文化趋于一元化,即美国中产阶级的文化生活方式在全球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文化又有多元多级,奋力分裂的趋向(刘康,19976)。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加强国内的汉语教育力度,同时将这门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语言推向全球,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4.3积极发展基础学科的建设

在强势英语的国际环境下,政府强调英语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应当更加深入了解并研究和国家长远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方面,如:农业,环境和经济等。不仅要提高人们利用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能力,还要组织现有教育资源,加大基础学科建设的力度。我国的一些科学技术严重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计算机行业没有自己研制出的芯片,很多国家大型的计算机公司只能起到"组装厂"的作用,汽车行业的技术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中国本土至今也未出现过"诺贝尔奖"或者"图灵奖"的获得者。一个国家只有在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才能实现经济的腾飞,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此外,随着外来语的过度使用,一些不具兼容性的英语词汇或其对应的外来词在汉语世界中大行其道,以至于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担心其影响汉语的整体和谐与健康发展。对于外来语,要积极引导并提倡中国化。对于外语的使用不当要加强研究,进行及时有效地规范引导。

5. 结语

外语教育规划的制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牵涉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和周边环境以及国际上语言的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和细致的科学论证才能最后确定(胡文仲,2001250)。在英美大行其大推行英语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为我们的科技文化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是过分抬高英语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会造成英语的教育规模无节制的发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英语高"的错误景象,从而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民族文化的衰落。在充分研究和学习其他非英语国家的英语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将英语教育规划和政治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教育目标相结合,改进国内英语教学方法,改革英语应试制度,摆正英语在中国的合理地位,推动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献:

[1] Ager, D. Language Policy in Britain and France: The Processes of Policy [M]. Cassell

[2] Barkhuizen, G. and Gough, D.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South Africa: What Place for English? [J]. TESOL Quarterly (30): 453-472

[3] Cooper, R. 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 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5] Granddol, D. The Future of English[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6] Hamelink. Trend in World Communication: on Disempowerment and Self-empowerment[J]. Southbound and Third World Network, 1994: 12

[7] Joshi. Rethinking English [J]. Essays in Literature, Language, History, 1994

[8] Parakrama. De-hegenmonizing Language Standards [M]. Macmillan: Basingstoke, 1995

[9] Robert Phillipson. Globalizing English: Are Linguistic Human Rights an Alternative to Linguistic Imperialism?[J]. Language Science, 1998(1): 101

[10] 胡文仲. 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50-251

[11] 刘道义、龚亚夫.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外语教》,20011

[12] 刘康. 90年代的文化民族化和全球化[J].外国文学,19973):6

[13] 彭泽润.制止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J].现代语文,2005 1

[14] 王普军. 英语全球化环境下的民族身份建构[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6

[15] http://www.edu.cn/20040308/3100644.shtml

作者介绍

傅静1980—),女,河南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2级毕业生。学术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黄红(1979—),女,上海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2级毕业生。学术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条:汉语去声源于韵尾-S说质疑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