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也说“推敲”

创建时间:  2009/02/02  邹月亮   浏览次数:   返回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你可能没有读过,但"推敲"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韩愈在长安任京兆尹时,一天外出巡视,路遇一僧人,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状,神情专注,竟冲撞了仪仗队。经询问得知这位僧人名叫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不知是用""还是用""好,神情过于专注,才不知回避。于是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揣摩文字等叫做"推敲"

韩愈是个大文学家,当然这个文字题是难不住他的。自从韩愈""定之后,《题李凝幽居》一诗也因"推敲"而著名了。从此,古今大多数文人学者都称颂""""好。但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却怀疑""的妥贴。他认为: ""字显示寺中不止一人,那里不是热闹的场所,至少也有些温暖的人情与"幽居"不符;若用""则不然,它表示孤僧踏月,兴尽而返,门须自掩,还须自推,如此孤零、冷寂,仍有心览阅月下野色,自有常人不及的胸襟和气度。

""的孤冷与""的搅扰,哪一种更切合作者当时的身份、心情与情志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吧:贾岛, 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因""""之缘,与韩愈结为至交,后在韩愈的劝说下,蓄发还俗。可见,诗中的""应指作者本人,诗所记叙的是访隐士李凝未遇的一事:僧人的好友隐居在远离人境的地方,这里不仅没有邻居,而且平日也极少有人造访,以至门前小径长满了荒草,在这里或歌或舞,或吟诗作赋 、或品茗抚琴、或阅经推枰,自在无碍,清静悠然,在这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鸟,有的"咕咕"不安,有的"扑愣愣"飞出侦察一番又折回巢中,一切又归为宁静。这响中寓静,以响衬静,使静更静的效果,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字佳矣"

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该选择""门还是""门呢?

我们知道, ""应是物体间的急速作用,具有时间短、作用力大的特点,能产生较强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则为物体间的较轻缓的作用,通常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等特点,既不能产生较强的振动,也不能产生声音。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和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胡克定律可知,作用力越大,物体形状改变越显著,甚至使发生形变的物体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有关(物理学中将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称为力的冲量),有时一个力虽然小,但由于作用时间长,也会产生较明显的运动效果,如火箭升空时对卫星产生的推力并不很大, 卫星还是能够达到很大的速度而升空。如美国在发射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登月时,用了三级火箭,第一级火箭产生的推力大约为3.5×107N,工作2.5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2.7km/s,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立即点火, 产生的推力大约为5×106N,工作约6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6.8 km/s时,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开始工作,产生的推力大约为9.4×105N 工作约2分钟,飞船速度可达到7.9km/s

开门的目的不是使门发生形状变化,而是让门运动,即门的运动状态必须发生改变且转动一定角度。故从把门打开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告诉你:应该用""门而不用""门。

这个故事给我们有哪些启示呢?打开自己家的门一定要""。哪怕父母亲在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养成依赖思想。进别人家的门则一定要"",而且还要注意轻重和节奏。非请莫入,尊重别人的隐私,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礼貌。不能"",更不能"",前者是小偷,后者则是强盗了。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一定要细观察、勤思考、多""""。物理学中就有不少的偶然发现来源于观察。如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发现:通有电流的导线周围的磁针,并不指南,从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没有细致观察与慎密思考,人类的电气化可能会推迟若干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克服智力平庸最正确的途径就是思考"。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所发现,自然就不会有所创新。

早期的门仅为防风御寒、防野兽闯入家中以及防止家中禽畜逃走的作用。称为柴门、柴扉。通常仅有半截,与现在农村院落外的栅栏门相似,有闩无锁,故有推敲之说。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门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了,如防盗门、电动门、卷帘门、智能电子门等,可以想象,到了21世纪,如果仍有僧人去造访某位幽居者,将会是"僧按月下铃"了。

上一条:话说“嘉年华”

下一条:妙联趣对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