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以下简称诵读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由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主持。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吟诵艺术家陈少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及著名表演艺术家徐涛、冯福生等诵读行动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
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了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希望吸引和鼓励国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识了解中华优秀经典著作、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此基础上,从2010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一是"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建设;二是传统节日诵读活动;三是群众参与的诵读活动,包括经典诵读大赛、书写大赛、古辞新韵和诗词歌赋创作征集活动、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以及中华诵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等活动。这三项内容的核心是经典资源库建设,包括在精选篇目的基础上,每一篇都请名师讲解,名家书写、朗诵、吟诵,多侧面展示中华经典的魅力。这项工作由袁行霈、欧阳中石等名家牵头,包括从大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众多的经书典籍中,遴选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诗词歌赋文"以及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经典资源库建成后,将免费放在互联网上供全球中华文化和汉语爱好者、学习者使用,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资源库相关内容输送到全国的大中小学校,为学校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提供辅助和指导。
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启动这项行动,对于焕发博大精深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勃勃生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步伐,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进一步振兴中华是一个治本之策。通过经典资源库建设、经典诵读以及书写大赛、传统节日诵读晚会等有效方式,向青少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增强对祖国母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普遍性的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具有深远的意义。
李卫红指出,这项行动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人人文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诵读、书写、聆听经典,可以使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熟悉经典,热爱传统文化,在接触经典过程中,对青少年进行养成教育、爱国情感培养等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也是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最根本的基础工作,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和全面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诵读经典的载体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诵读经典也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为加强语言文字规划,创新语言文字工作载体创造了新的途径、新的平台。
李卫红强调,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经典诵读要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成为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主阵地的作用,通过推普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自觉成为诵读行动的主体,成为这项行动的推动者、实践者。李卫红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有效保障。为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教育部和中央文明办共同成立了诵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语用司;第二是广泛参与、专家把关,保证高质量、高水平地实施这项行动计划。第三要坚持政府主导,教育先行,媒体支持,社会参与。
李卫红说,诵读行动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媒体的支持和引导十分重要。希望媒体多关注这方面的活动,多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努力营造亲近经典、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社会氛围。希望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北京大学出版社、新浪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山东卫视已经率先在这方面做出了实际行动。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规范化、常态化,教育部还将推动在部分地区中小学和高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写、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日前,北京大学"中华诵·经典诵、写、讲"课程已经在农历谷雨当天开课。
启动仪式现场,李卫红副部长、王世明副主任共同为"中华诵·经典资源库"揭牌,并为与会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专家委员会成员代表颁发了聘书。袁行霈先生、欧阳中石先生代表专家委员会做了发言。专家委员会成员徐涛、陈少松还在现场做了精彩的朗诵和吟诵艺术表演。
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相关司局人员,支持、参与诵读行动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明网、新浪网、山东电视台等5家诵读行动合作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启动仪式。
来源:中国语言文字网
2010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