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在呼伦贝尔市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承办,呼伦贝尔学院、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协办,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及呼伦贝尔市市委宣传部为支持单位。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母语、传承文明",旨在普及母语保护的相关知识和理念、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和和谐语言生活的建设。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阿比曼纽•辛格、呼伦贝尔市市委宣传部部长赵立华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主持开幕式。
章新胜在致辞中指出,母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兴衰都离不开母语的传承。保护母语,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他指出,做好母语保护工作,要观念先行、教育先行,加大力量投入,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实践、积累经验。
王铁琨代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致辞。他指出,母语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文明的传承,因此做好语言资源的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他指出,在依法落实相关语言政策的基础上,中国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标准化、科学处理语言文字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推动民族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认为,此次在内蒙古地区举办母语日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母语、传承文化、发展教育、和谐进步的共识。
王铁琨说:"中国目前正在推进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我国的语言实态有效地保存下来。目前,该数据库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各项工作正在有效推进。有声数据库的建设将有效地抢救和保护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从而进一步推动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和发展。"
连辑在致辞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有影响力的语言资源富集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内蒙古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连辑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从民族语言教学、学习和使用入手,把学习使用民族语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用实际行动纪念"国际母语日",更好地发挥母语保护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阿比曼纽•辛格指出,只有实现了多语种化,才能确保地方语言、国家官方语言和国际通用语言的和谐共处,才能为相互尊重、跨文化对话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他同时强调,教育在语言的生存和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认为中国为母语教育做出的贡献值得称赞。
巴林驻华大使贝碧•阿拉维、蒙古国驻华大使策登扎布•苏赫巴特尔、尼泊尔驻华大使坦卡•普拉萨德•卡尔基、蒙古驻二连浩特领事苏•巴特呼亚嘎、也门驻华文化参赞纳吉布•阿卜斯等外国驻华使节参加了活动。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民语处处长沙玛加甲、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巡视员敖尔其楞、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俊杰、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巴特尔、民族教育所所长毅松、民族教育所副所长白兰、呼伦贝尔学院"三少民族"语言文化所所长斯仁巴图、教务处处长包玉山就母语保护与双语教学等话题进行了发言。
活动同时开设了展览,并组织与会者参加了祭拜敖包、鄂温克瑟宾节等活动,不仅向参会代表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我国目前母语保护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情况,也向来自全国各地有关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外国驻华使领馆和相关国际组织的100多名中外专家和学者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国际母语日"为每年的2月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第30届大会上确定,其目的为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及促进多语种化。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成功举办,进一步传播了"保护母语、传承文明"的理念,展示了我国在建设和谐语言生活及发展民族教育方面所取得成就,扩大了该活动在中国的影响,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和谐发展的共识。
来源:教育部语信司
2010年7月1日